1951年2月11日夜,志愿军发动横城战役。这次战役,是整个第四次战役东部战线上的一场局部战役,却是扭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不利态势的关键一战。此役之前,志愿军虽然一度打到“37线”附近,并占领了汉城,但后勤补给困难及攻坚能力不足的弱点也充分暴露在敌人面前。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就是此时参透了志愿军的“礼拜攻势”,并以磁性战术断然展开“霹雳行动”,对我军展开大规模反攻。

图:四次战役中,因为后勤补给困难,志愿军战士用土豆充饥

而更加不利的是,三次战役后志愿军一线部队伤亡巨大,早已疲惫不堪,而原定从国内补充的兵员尚未入朝,志愿军一时间在兵力和装备上全面陷入劣势。原本计划发动春季战役的志愿军无奈只能被动应战。为争取时间并打破李奇微的战役布势,志愿军决定采取“西顶东放”的策略。具体来说就是,在西线由38军和50军负责在汉江南岸“背水而战”,意图牵制住敌人主力,为东线作战争取时间。而在东线作战的39军、40军、42军和66军4个军则担负着打敌侧翼的任务,希望能“四两拨千斤”逼迫李奇微停止向北进攻,可谓扭转战局的关键一环。

图:志愿军在汉江南岸顽强阻击敌人的进攻

但当时的东线战场上,敌军在横城和砥平里地区形成了2个突出部,志愿军只能二选一,择一个先打。此时,东线总指挥邓华建议先打横城,理由是横城有大量美伪军,选择首攻可实现大量歼敌;但是西线总指挥韩先楚却建议先打砥平里,他认为此地虽然敌人不多,但却是半岛的“肚脐”要地,攻占此地即等于割裂敌人东西两线之联系,可谓关系战役全局的枢纽。

图:横城反击战示意图

极为罕见的是,一贯雷厉风行、杀伐果断的彭老总也在此问题上犹豫了起来,甚至是四易其令。但在最后时刻,他还是支持了邓华的建议,同意首打横城。是役,担负突击任务的40军118师大胆采用了“两个团正面突破,一个团从中穿插到纵深”的战法,全歼李伪军21团,被西方军事学家称赞为“险棋、新奇”。而更大的惊喜在于,此次118师还全歼了1个美军炮兵连,500多美军仅3人幸存,创造了抗美援朝期间美军牺牲人数最多的一仗。

图:志愿军在横城反击战中向敌发起进攻

李奇微将这个耻辱,归咎于担负护送任务的李伪军难堪大用,他说“南朝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,往往对中国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,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。”而志愿军在此次战役期间的另一场得意之作,似乎也印证了李奇微所说不假。因为在1天后的一场战斗中,担负穿插阻击任务的39军117师,独自面对美2师和伪8师的轮番进攻。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伪8师很快便崩溃,117师不仅成功坚守阵地,而且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,我军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歼敌最多、缴获最多的纪录(其中基本上都是伪军所贡献)。在这点上,就连伪军自己的军史也承认道,面对志愿军的大规模反攻,“前线国军三个师顷刻溃散”。

图:攀山越岭执行穿插任务的志愿军一部

2月13日,著名的横城反击战仅用时3天便以我军大胜而结束。此后,邓华派出分别隶属3个军的6个团向砥平里发起进攻。但是由于李奇微的重视、美军的死守,以及我军进攻部队指挥缺乏统一、攻坚缺乏利器、后勤缺乏补给等问题,砥平里战斗最终无功而返,而这也意味着东线的反击作战未能从根本上破坏美军的战役布防,志愿军被迫全线转入防御。

图:横城战役期间,美军在砥平里抢构了密实的防御工事

但是,作为东线反击作战的首战,无论是从战果上还是战斗进程上衡量,横城战役都是一场堪称完美的战役级战例。在这场战役中,志愿军共计歼敌1.2万人,其中俘虏李伪军7100余人、美军500余人,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俘获李伪军数量最多的一次,也再次印证了李奇微对李伪军战斗力的论断。直至今日,此役依然是美国的史学家研究战史的一个痛点,在各种文献资料中都被有意无意地被略过,而后来官至四星上将的李奇微更是对其闭口不谈。

图:官至四星上将的李奇微

工具:作品在线观看

女优:最新作品观看

中文:国语在线观看

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