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海战役临近尾声,第七兵团在碾庄已经是根本无法突围,而望眼欲穿的援兵没来,12万大军丧失殆尽,黄百韬完全失去顽抗的最后勇气和信心了。

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,在何基沣、张克侠战场起义的协助下,终于于1948年11月11日,在碾庄围住了黄百韬兵团。

若是一般的战役,只要把敌人圈进了包围圈,粟裕就可以收拾收拾歇着了,静等歼敌数字就可以了。

而这一次,粟裕不仅不能歇着,而且还得时刻准备着更大的困难的到来。粟裕直接将指挥部移到陇海路南土山镇,这里距离碾庄不到5公里。

在《粟裕军事文集》中,粟裕表示,若是一对一抵抗,自己绝无把握获胜。

但是,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主席看到粟裕的汇报后,立即给粟裕和华东野战军发电:“太靠前了,后撤5公里。”

粟裕收到毛泽东主席的电报后,立即将指挥所移到了距离碾庄15公里的火神庙。这里,北面碾庄一览无余,西面又可与打援部队随时联系。

心有灵犀一点通,毛泽东主席之所以急电粟裕将指挥所后退5公里,就是担心粟裕的指挥所靠碾庄太近,不利于打援。

围歼黄百韬兵团,正是因为对歼敌和打援都做了充分准备,才能在此后战斗中,无论面对何种变化,都能从容应对,最终使“小淮海”变为“大淮海”。

“22日黄昏,黄百韬指挥156师残部,企图向西北方向突围。”徐法全回忆,因为40公里之外,就是企图增援而被解放军阻击的李弥兵团。

当黄百韬逃至尤家湖南面的一片苇塘时,解放军“全歼黄兵团,活捉黄百韬”的喊杀声又起。

当时就在黄百韬身边的国民党第25军代理军长、后来被俘的楚轩吾回忆:“黄百韬这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最初的镇静。他像一头被囚在笼子里的野兽一样。披着军大衣在深沟中转来转去。不许任何人向他转达解放军的劝告和递送打到阵地上来的传单。”

彻底绝望之际,黄百韬拔枪自杀。

楚轩吾回忆:“这一枪他是从嘴里打进去的,因而保持了面部的完整。鲜血翻着泡沫从他嘴里流出来,他两眼老泪横流地看着我,已经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。”

楚轩吾回忆:“我将他的头紧紧抱在怀中,他眼睛中的神色在迅速地消失,猛然头一歪,手枪哗啦一声掉在了冻硬的土地上,黄百韬就这样死在我的怀中,我将他慢慢放在地上。脱下大衣覆盖在他的脸上。”

自杀前,拿出名片一张,在背后写上“黄百韬尽忠报国”,交给国民党第25军副军长杨廷宴,请其转交蒋介石。

至此,黄百韬兵团12万人,全部被华东野战军歼灭。

据战后化装逃跑的杨廷宴回忆,黄百韬临死前对他说:“我有三不解:(一)我为什么那么傻,要在新安镇等待第44军两天;(二)我在新安镇等两天之久,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;(三)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,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。”

对黄百韬而言,他的“三不解”,永远不可能找到答案。

在黄百韬的追悼会上,蒋介石痛哭“黄埔精神不死”。

“这是一个笑柄。”王楚英说,因为黄百韬并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生,蒋介石的意思是希望以黄埔军校生为主的嫡系之中,也有人能如黄百韬一样战死沙场,成全黄埔军校的面子。

工具:作品在线观看

女优:最新作品观看

中文:国语在线观看

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