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原文 新周刊

烂片就像垃圾食物,有它自己的位置和价值,但若劣币驱逐良币仅生产烂片,那便是一种更可怕的怪胎。

文/周黎明

定义烂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如果以制作的粗制滥造作为主要标准,可以说,中国电影正在远离烂片,因为科技的进步,使得之前昂贵的设备变得越来越没有门槛,你只要稍微有点钱、工作人员稍微有点训练,便能拍出曝光足够、对焦准确的镜头。如果你钱多的话,制作水准是完全可以保证的——除非剧组贪心地把最必要的资金都挪进自己腰包里了。

近年被视为烂片的国产电影,纯粹从技术角度(即英文的production value)来讲都是合格的,有些甚至极端华美。这也给一些人造成了概念的混乱,总觉得画面美轮美奂的影片显然是精心构图、认真拍摄的,怎么可能是烂片呢?当作明信片看也赏心悦目呀。

无表达+无技术=最彻底的烂片

《外太空第九号计划》剧照。

三五十年前,即便拍摄B片也需要一大笔资金,非一般人所能承担,而且拍出来的效果远不如眼下的手机视频。公认的“烂片之王”艾德·伍德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。他热爱电影,但囊中羞涩,可他偏偏要拍资金技术门槛颇高的科幻片,于是就有了“史上最大烂片”称号的《外太空第九号计划》(Plan 9 From Outer Space)。这部1959年的作品多数影迷仅听说过,但未必看过,蒂姆·波顿的传记片《艾德·伍德》展现了该片的一些奇葩细节,比如演员开门时,墙是晃动的(注:此处没有地震);此外,那个纸做的飞碟你完全能看出是纸做的……

《艾德·伍德》剧照。

但,这是一部烂到好看的影片。观众通过银幕上极为粗糙的服化道、相当业余的表演,感受到编导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强烈反差,由此产生的荒诞(尽管不是影片的原意)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体验,其中包括优越感,如同看到一个小丑在扮演盖世英豪。艾德·伍德的其他作品也有这种特色,我印象深刻的有1953年的《忽男忽女》(Glen or Glenda),从立意到表达都颇为有趣(伍德有异装癖,对性别转换表现出强烈的好奇),当然制作粗糙不堪。如果伍德在作品中表现出一定的自嘲精神,那些缺陷说不定会被理解为刻意的设计,他的档次也就会被抬高几分。

《忽男忽女》电影海报。

如果一部影片既没有表达,也没有最基本的技术水准,那应该是最彻底的烂片。这样的影片肯定有,但一般很难进入公众的视野,因为很难通过层层把关,即便在人人能上传到网的今天,也不会有人关注。像艾德·伍德那样的烂片,现如今多半会停留在学生作业的层面,最多也就是个自娱自乐的东西,根本没有机会升级到烂片的地位。大多数语境下的烂片,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烂片,而是把影响力考虑在内。换言之,无名小卒拍的烂片最多应该引起拍摄者老师的注意,而明星领衔、预算充足、票房可观的烂片才应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。烂片的重要指标——没有灵魂

好莱坞女星桑德拉·布洛克因2009年的喜剧片《我为帅哥狂》赢得“2010年金酸莓奖的最差银幕情侣奖”。

纵观好莱坞的金酸莓奖,有些是票房赢家,比如,获提名者包括1986年的票房冠军《绝世天劫》,还有中国票房飘红的《变形金刚》第三部和第四部,以及《超级战舰》;有些即便票房失利,至少星光灿烂,不可一世。这些影片从灯光、舞美、音效等角度看,及格都是没问题的,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没有达到本应达到的标准。

注意,这个标准不是成为经典,而是商业片的最低门槛,即及格水平。所以,烂片与否跟卖座与否完全无关,如果卖座的都是佳片(即便对商业片而言),那么,金酸莓评委便该自惭形秽了。能获得那么高的票房,可见作为投资项目它们绝对不算失败,甚至,很多烂片让人觉得颇爽。是的,爽也不是评判一部影片是否为烂片的主要标准,因为主流影片不像毛片,爽之外还需要提供其他的刺激,包括情感和思想。

金酸梅奖杯造型。

金酸莓的评委并不是佯装高雅的文青,他们都是好莱坞从业人员,对于商业片毫无偏见,甚至偏袒商业片。一部影片能娱乐大众,绝对是一件好事,但娱乐的手法有高有低,评选烂片是专找那些手法低劣的作品。搁在当下中国,有人会辩护说“我这压根不是作品,而是产品”,言下之意,这部影片只需对投资人负责,只要赚钱就是好片。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辩护,便不再言语,在我看来,这是最大的自贬,却毫无自嘲的幽默感。你自己都全盘否定了你这部影片的文化属性,我还有什么必要坚持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它?这就好比跟一个完全放弃自尊的人谈论人的尊严,会显得奢侈而且荒诞。

爆炸拍摄现场的迈克尔·贝。

说实话,我并不讨厌烂片。烂片往往有过火的倾向,为了讨好观众,会把某些元素无节制放大。你不是喜欢爆炸吗?我让你看从头到尾炸个够(那就是迈克尔·贝)。你不是喜欢名牌服饰吗?我让你掉进时尚世界爬不出来(这位是谁我就不点名了)。任何东西都讲究适度,超量了,就会腻味,甚至走向反面。如果说这仍属于叙事技巧的话,那么,一个故事有没有灵魂可能是判断是否为烂片的主要指标,至少是重要指标。没有灵魂的影片,看的时候再爽,看完仍觉空洞。不可否认,这样的影片自有其价值,如同毛片能暂时解决生理问题。无论中外,烂片都不乏观众,就是因为它们的确满足了观众某个方面的需求。电影不可能消灭烂片,也没必要彻底消灭烂片。要是全中国只生产伟大的影片,每部都达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准,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精英社会呀,说不定是一个四肢萎缩、大脑发达的怪胎哩。烂片就像垃圾食物,有它自己的位置和价值,但若劣币驱逐良币仅生产烂片,那便是一种更可怕的怪胎。平庸比“烂”更可怕

《一步之遥》剧照。

我最不喜欢看的,其实不是烂片,而是平庸的影片。假设60分是及格线,烂片是不及格的,而平庸的影片在60—70分之间,这些影片是最无趣的,说好不够好,说烂不够烂,我看的时候经常想大喊一声:“请不要折磨我了!求求你拍成烂片吧!”好莱坞这样的影片非常多,我们的配额制度阴差阳错把它们排斥在门外了。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,是烂片不等于令人失望的影片。某部影片上映前大家翘首以盼,总以为能达到90分以上,结果只有70分,那时你会产生强烈的冲动,要把它评为烂片。但它不是烂片,只是没有达到你的期待值;如果它仅有40—50分,称之为烂片才比较公正。

有些文艺片属于此类,如去年的《一步之遥》和《黄金时代》,让很多人失望(当然也有人非常喜欢),但公允地说,这两部跟期待值的落差有点大,绝对意义上离烂片却远着呢。事实上,它们都荣登了不少佳片榜哩,一方面说明去年国产片乏善可陈,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争议之作跟烂片不是一个概念。

《黄金时代》主演。

你若仔细比较奥斯卡榜单和金酸莓榜单,会发现没有一部提名影片同时出现在这两个单子上,可见在好莱坞,人们对烂片标准是有一定共识的,争议之作是不会被看作烂片的。

同理,实验性作品也不会进入烂片名单,尽管这些影片毫无娱乐价值,或者不知所云。看不懂、不喜欢、没感觉都不应是评选烂片的标准,烂片绝对不需要你动脑子,其寓意(如果有的话)都是一目了然的,深奥不是烂片的标识(佯装深奥有时会是),弱智才是。

工具:作品在线观看

女优:最新作品观看

中文:国语在线观看

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