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一名日本女孩火了。

她穿着中式旗袍,扎着丸子头,站在寒冷的街头不断向路人鞠躬。

目的,是为了给武汉募集善款。

疫情面前,世界各国都对中国给予了极大的物质援助和同情心。

日本更是为此拍摄来一部纪录片。

中国正深陷于这场战斗

我们要一同战斗

理性,清晰,开阔。

有人说,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了真正的文明与体面——

《紧急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》

迄今为止,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有很多。

那么这部纪录片优秀在哪呢?

细致,真实。

开篇这句话,就令我心头一暖:

对于感到不安的观众

我们整理了一些

您可能知道、可能不知道的事情

摆事实,讲数据;

不煽情,不鼓动。

它所遵循的宗旨,不过是满足公众最最最基本的「知情权」。

它国发生感染

不光是它国自己的事情

要有这种意识才行

节目播出时间是 2020 年 2 月 9 日,当时日本感染人数还非常少。

但 NHK 却花费了大量精力。

从患者、医生、防疫专家等多个层次的人进行采访。

上上下下,方方面面,尽可能覆盖。

节目组请来一线防疫专家,东北大学的押谷仁教授坐镇演播室。

他曾在 2003 年指挥应对 SARS;

2014 年埃博拉流行时,前往利比亚。

这样的嘉宾,既有实战经验,又有学术知识,最能代表权威观点。

容鱼叔来梳理下片中的大体内容。

一、新冠肺炎病毒有什么特点?

很多人第一时间,会拿它跟 SARS 比较。

两种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吻合度达到了 72%。

这是鱼叔喜欢的解说方式。

用清晰明确的数据来说明问题——

两种病毒确实相似,但并不完全一样。

所以在借鉴过往 SARS 防疫经验的同时,更要关注新的变化,潜在危机,及时应对。

押谷教授抛出三个点:

1、更加难以控制。

SARS 的重症率非常高。

这意味着,绝大部分的感染者都能通过明显的症状被及早发现、及早处理,传染链条清晰可见。

但新冠感染者有重有轻,潜伏期长,甚至存在无症状感染者

因此感染数量一旦庞大,就不容易甄别潜在病例。

难以追踪。

也更加难以控制。

2、全球传播范围更广。

SARS 是从广州开始,经由 HK 传播到世界各地。

而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全面,各个城市都有国际航线,人口移动剧烈。

所以,这次疫情将会对国际(包括日本)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。

近两日新冠肺炎在日本愈演愈烈的蔓延已成既定事实。

而截止至撰稿时间,被困在日本横滨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上已累计确证 623 人,死亡 2 人。

日本或成中国以外第二个新冠流行国家。

3、致死率低

之前,很多人都盯着武汉的高致死率而感到万分恐慌;

但实际上,在中国其它地区,平均致死率仅 0.8%。

为什么就有如此大差异呢?

主要原因是武汉病例集中,有限的医疗资源跟不上快速增长的患者数量。

先得到确诊的往往已经是重症患者,病死率高。

而实际的感染数量也因初期确诊速度有限尚不完整,从而导致平均致死率偏高。

很明显,最近随着医疗资源的大量补充和调配,确诊人数越来越接近实际感染人数,致死率数据也在平步下降。

另外根据纪录片所提供的数据。

新冠感染死亡病例里,80% 的人是 60 岁以上,75% 的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病。

正如我们都已经知道的。

新冠感染的痊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与抵抗力。

体质偏弱者更容易面临病情加重,甚至死亡的威胁。

所以,高龄、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,更做好高度防护准备。

二、年轻人的敌人:细胞因子风暴

前面说到,新冠肺炎 80% 死亡病例都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,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力普遍偏低。

但也仍会出现年轻人死亡病例。

病毒学教授解释说,这是「细胞因子风暴」造成的。

人体免疫系统,会攻击被感染的细胞,然后自愈。

但对于未知的新病毒,人体免疫系统会「暴走」。

甚至采取过激反应。

对所有相关的不相关的细胞一律展开攻击,导致人体脏器受损,继而重症化。

事实上,除了面对病毒的「暴走」,日常生活中异常、过高的免疫力也可能引发「超敏反应」。

比如对花粉、动物毛发过敏、过敏性寻麻疹、过敏性哮喘,都是免疫系统的过激应答。

人体是个极其复杂的平衡系统。

免疫力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导致失衡,造成异常反应。

所以,面对新冠病毒,就算是身体强健的年轻人,也同样有死亡可能性。

三、中国武汉是什么情况?

没想到,NHK 拿到了很多的一手资料。

他们采访了两个武汉家庭。

一个,是身在武汉的日企员工梁先生

父亲确诊,他本人 38 度高烧,正在酒店自我隔离。

梁先生把隔离 2 周拍摄的视频,发给了节目组。

他如何消毒,如何在酒店生活,如何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拿到妻子做的饭 .....

诸多真实细节一一呈现,非常有参考性。

另一个,是身在北京的武汉人,王敏

他父母在武汉老家。

父亲和哥哥都感染,母亲作为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隔离。

不把患者妖魔化,直观展现。

对于日本民众来说,能够这样了解到疫情中心普通人的生活细节,能够帮助他们理性对待中国的现状。

而对于中国观众而言,纪录片提供了一个从异国角度的观察窗口。

能有深切代入的纪实画面,也具有一定的抚慰和鼓励作用。

四、多少日本人会被感染?

这应该是日本最关心的问题了。

北海道大学的西浦博教授,对病毒扩散速度进行了估算。

给出了两种曲线。

1、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。

三周内,感染者会增加 300 倍。

3 个月后达到峰值。

日本的医疗资源会严重不足,疫情难以控制。

2、疫情初期采取有力措施(戴口罩,洗手,限制上班等)

感染速度会迅速减半。

峰值将会推迟到 6 个月之后,感染人数会减少三分之一。

彼时,日本的医疗资源就足够应对了。

数据明晰,一目了然。

中国抵抗疫情的前车之鉴,将是世界各国的后车之师。

五、犯的错误,如何弥补?

在病情爆发初期,日本其实也犯了同样的错误。

奈良县的巴士司机于 1 月 17 日去医院就诊。

咳嗽,发冷。

但直到 1 月 28 日才确诊,耽误了很长时间。

这是因为,日本厚生省最初在制定「核酸检测条件」时,有这么一条:

有与发热或肺炎类症状的武汉人接触史。

但巴士司机接待的中国旅客团里,并没有人发热,于是他久久地被排除在检测之外。

最终,巴士司机病情急剧恶化。

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,相关部门才对他进行了核酸检测。

结果阳性。

之后,厚生省把检测条件扩大为「与湖北人有接触史」。

但还是出纰漏。

一位日本人从重庆回国,最后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。

在倒逼中,日本厚生省一步一步扩大检测范围。

但总体动作,还是比较迟缓。

纪录片有一说一,不遮不拦,客观地批评指出了官方行动的疏漏与不及时。

从而也带动了舆论,来敦促官方迅速调整应对策略。

六、疫苗和药物研发进展如何?

NHK 采访了一家名为 inovio 的美国制药公司。

他们正在进行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。

一般而言,疫苗的研发到上市,需要一年以上时间。

但这家公司,正致力于将这个流程缩短到 4 个月

NHK 还走访了泰国医院。

这家医院将抗流感药物和抗 SARS 药物混合使用,让患者症状有了缓解。

由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,因此各国也都仍是在摸着石头过河。

有着不同的用药方案。

七、如何应对谣言?

在鱼叔看来,这部分是本纪录片最有价值的地方。

疫情发生以来,中国社交媒体上诞生了很多谣言。

日本也有。

NHK 将这些信息流可视化。

1 月 24 日,「感染的游客在机场逃跑」的谣言在扩散。

1 月 27 日,「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」的谣言在扩散。

信息真假混杂,令人不安,大众要怎么做呢?

估计大多数人会反应,那就「不信谣不传谣」呗。

不要在不懂的领域里随便说话 …

没弄清楚数据之前不要说话 …

你不是权威媒体不要轻易说话 ...

以上这些常见的措辞,其实都是在用「堵」的方式应对,是在假定个人必须是全知全能,否则就该闭嘴

但事实我们都看到了,没有人真的全知全能,你也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。

越是慌乱局面,人的发言与传播反而更频繁更密集。

那应该怎么做呢?

押谷教授反其道而行,并没有教育大众,而是去要求 ZF。

因为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,「谣言」是不可避免的

大众都倾向于关注轰炸性消息。

在未知的灾难面前,恐慌是自救本能,这是人性。

这时候,更需要 ZF 多做工作。

现状如何,已知和未知的都有什么,原因是什么,都要「一个个说清楚」。

押谷教授表达了对大众智力的信任:

ZF 好好说

国民也会理解的

是的,只要建立有效的辟谣机制,大众会理解的。

否则,含糊不清的敷衍了事,不但无法遏制住声音,反而会让声音因为愤怒与不满而更加响亮。

ZF 的公信力,才是民众安心的关键。

整个节目,就在这样一种条理清晰的状态里进行着。

不玩概念,不打马虎眼,层层清晰地向公众传递疫情前线的真实情况。

除此之外。

令我印象深刻的,还有押谷教授在数据和事实之外,讲的一番话。

我们人类不是单纯的一个数字

每一天

以武汉为中心

很多人在去世

不要光用数字去衡量这些

虽然我们对科学抱有信心,人类终究会战胜病毒,但不能把 sang 事当 xi 事办。

那些逝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,并不会因为数据的下降而重获往日幸福。

把个体的悲喜看在眼里。

不粉饰,不遗忘,不模糊。

让哭过的,不白哭,

让痛过的,不白痛。


工具:作品在线观看

女优:最新作品观看

中文:国语在线观看

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