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不是因为最近香港发生的一系列事件,我想我不会再写" 元朗 "

因为这个地方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太好!

这个靠近深圳蛇口的地方,曾经是很多内地女孩选择下嫁的香港福地。

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一些内地女孩,为了获得香港的居留权,在跨过那道港口时,大都选择嫁给了当地一些年龄很大,或有残疾,找不到老婆的男人。

1997 年香港一名建筑工人的月薪便达到 12000 元,内地一个普通职工月薪才数百元,这一年香港有 7 万人结婚,其中超过 3 万人娶了大陆新娘,而这些香港丈夫多为中低收入阶层。

许鞍华执导的影片《天水围的夜与雾》,讲述的便是这样一种发生在元朗天水围的故事。

四川女孩晓玲,曾经是个性工作者,一次在交易中,她认识了中年男人李森

李森很喜欢年轻漂亮的晓玲,俩人日久生情,因性生爱,并且晓玲还怀上了李森的孩子。

于是,李森带着晓玲回到了她的老家四川,见过父母后,便准备回到香港结婚。

在四川的这段时间里,李森很阔绰的帮晓玲家修了房子,还买了电视机,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里,他俨然成了外人眼中的" 香港富豪 "

晓玲的爸爸妈妈,日常中也把他当神一样的供着,哪怕他在家里,做着一些出格的事,还强暴了晓玲的妹妹,也忍气吞声着。

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,李森在香港就是个 loser,算是个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物,平时靠综援救济为生。

晓玲跟着李森回到天水围后,生了两个女儿,一家人便靠着晓玲在酒店当服务生的薪水为生。

而游手好闲的李森,还时不时的怀疑晓玲红杏出墙,动辄打骂,甚至还时不时粗暴的婚内强奸 ...

这一切,晓玲都忍了,因为她没有回头路,在香港既人生地不熟、又有孩子,加上家里始终认为她嫁了个好人家 ...

只是这种忍让,更加剧了李森对她的折磨。

随着年龄越来越大,经济越来越差,自卑心理愈发严重的李森,在面对如花似貌的妻子时,也愈发的不自信 ...

这种不自信,渐渐吞噬了李森的人性,终于有一天,他将刀对准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!

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,也是因为这部电影,我对新界元朗、天水围留下了非常不好的深刻印迹。

在网上,看到很多人说这部影片是许鞍华聚焦女性,家暴的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作品,但从我的观感来说,只看到了内地女孩,在香港的悲苦人生

这部电影的故事,并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依据真实事件改编,它的现实事件,便是2004 年轰动香港的金淑英一家灭门案...

与影片中的晓玲一样,现实中的金淑英也来自四川,她的丈夫李柏森在香港是一名装修工人。

1998 年两人在成都登记结婚,然后有了两个女儿,2003 年时,女儿们跟着父亲回到香港生活,次年 1 月,金淑英携带单程证在天水围的廉价公屋与家人团聚。

金淑英到港后,本打算出去工作补贴家用,好吃懒做的李柏森却认为妻子的到来,可以申请更多的失业救济金,只是不曾想,在申报中,政府不仅拒绝了他的申请,并且以 " 母亲可以妥善照顾小孩 " 为由,削减了他的救济金。

随着家中经济的下滑,夫妻关系越来越不好,加上一次小女儿告诉妈妈,说李柏森趁她不在家时,对她们曾做过不轨的举动,于是夫妻关系迅速恶化。

为了保护女儿,金淑英向社区另外申请公屋,闻讯后的李柏森殴打了她,并半夜将她赶出家门。

邻居不堪其扰,将夫妻的事告诉了社工,2004 年 2 月 25 日社工进行了家访,金淑英拿出两把刀,说丈夫要杀她,社工不以为然,几天后,金淑英又再次哭诉受到死亡威胁,于是社工将她和女儿安置到庇护中心生活。

在经过社区调解,一个月后,金淑英带着女儿又回到了家,此后便是一连串的暴打,邻居们说:即使金淑英被打飞了,也要回去,因为她没有香港身份证

四月份的时候,金淑英第一次向警方报警,警察赶到后,虽然金淑英的腿部还在流血,但他们并未认真对待,只是大事化小,不可否认,这种行为,有着对内地移民的歧视因素。

金淑英也不敢过多的求助,因为丈夫威胁她,一旦离婚,她就会被遣返大陆

后来,不堪家暴的金淑英再一次躲到庇护中心,但李柏森打电话威胁她,要带走女儿,想想他对女儿的行为,无奈的金淑英再次求助警方,希望他们能陪自己回家一次。

但警方却让她找社工处理,无奈之下,她只有一个人回家,才进家门,母女三人就被李柏森乱刀砍死 ...

惨案发生后,香港死因法庭、立法会以及大量媒体将目光投向了天水围,发现这里充斥着类似的家庭问题。

因为这些家庭的结合,大都不是因为感情,更多的是一些内地女孩为了求生存而选择的屈嫁 ...

因为这段经历,因为这些故事,天水围,元朗,被蒙上了一层悲情的色彩,也因为这些悲情,对这个地方甚是不感冒!

然而,这些天因为香港一些废柴青年的" 洋奴 " 行为,使得我对元朗这个悲情地带有了另一种看法。

从网上的新闻中,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看到了,我们在这里,不多说了!

元朗这个地方,最初被称为" 圆蓢 ",圆 " 是完整、丰满的意思," 蓢 " 则是开阔的土地。

后来才逐渐演变为今天的 " 元朗 "。

早期的时候,是少数民族輋(sh ē)族在这里居住,直到北宋时期,从内陆南移的邓氏家族,以及南宋末文天祥堂弟文天瑞后裔的文氏来此定居。

元朗在香港 18 个行政分区中,是地处最西北的,元朗市中心距离深圳福田口岸只有不到 10 公里,是内地人去香港的主要渠道。

与香港南部繁华的九龙和港岛不同,元朗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,在香港属于郊区,然后所属范围内又包括了屏山乡、锦田乡、厦村乡、八乡、新田乡和十八乡等,因此元朗区的人都管彼此叫 " 乡亲 " 或 " 乡里 "。

元朗的村落大概有几种叫法:乡、村、围,比如,影片中的 " 天水围 "、还有历史上很著名的 " 吉庆围 " 等等。

在元朗历史上,著名的 "新界六日战" 便发生在吉庆围。

1899 年,英国宣布 " 租借 " 新界作为自己管辖的地区,元朗区便是其中之一。

当时由于信息不发达,元朗居民对此并不知情,所以当英国人前去接收管制时,遭到了元朗居民激烈的反抗。

当时的元朗的邓、文、廖、彭、候五大家族,联合十万乡民参战,他们包括屏山乡、厦村乡、十八乡和锦田乡,其中还有从东莞雁田赶回来参战的同族人。

面对强大的英国军队,元朗居民奋勇抗战,在拼死搏斗了六天之后,退守到吉庆围,最后无奈选择投降。

当时作为战胜方的英国人为了打击他们的尊严,将乡民镇守的吉庆围和泰康围的铁门拆掉当胜利品带回了英国。

直到 1925 年,在邓氏后人的强烈要求下,港英政府才将铁门从英国送还给元朗村民,这就是香港历史上的" 铁门事件 "

即使满清腐败无能,在英国殖民期间,元朗人从骨子里也是爱国的,一直心向大陆,很多传统,都透着浓浓的华夏情怀。

在抗日时期,面对国破家亡,元朗收留了大量内地涌入的难民,还为了祖国的抗战事业,经常出资出力。

这个地方相比香港其他地区,算是贫穷落后的恶,但这里的人思想却一点也不落后。

从历史资料上来看,当时参与爱国募捐的,无论是富商还是平民,都做到了尽心尽力。一些在街上卖菜的老阿嬷,平时不舍得吃穿,关键时刻,连陪嫁的银耳环都捐了。

可能也正是这种爱国的思想,抑或是那些远嫁的内地女孩左右,才有了今天元朗人的特立独行,如许多媒体报道的那么 " 刚 ",那么的看不惯一些香港人跪着!

洋奴行径,对他们来说是可耻的,因为他们知道,即使弯腰度过了那么多年,但我们毕竟是人,不是狗 ...


工具:作品在线观看

女优:最新作品观看

中文:国语在线观看

展开全文